禁止任何形式的引用或转载

红楼隔雨相望冷

此书引用前人成句,往往不止一个出处,对应不同机巧。


1.

宝玉因知他本姓花,又曾见旧人诗句上有“花气袭人”之句,遂回明贾母,更名袭人。


宝玉见瞒不过,只得起身回道:“因素日读诗,曾记古人有一句诗云:‘花气袭人知昼暖’。因这个丫头姓花,便随口起了这个名字。”


蒋玉菡拿起一朵木樨来,念道:“花气袭人知昼暖。


陆游酷爱此用法。

村居书喜

红桥梅市晓山横,白塔樊江春水生。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坊场酒贱贫犹醉,原野泥深老亦耕。最喜先期官赋足,经年无吏叩柴荆。


作者改“骤”为“昼”。


夜雨

正看飞雪暗江天,不觉新春已粲然。花气袭人娱独夜,雨声遶舍送丰年。

樵风未改山川旧,褉事空悲岁月迁。一榼可营身尚健,故应先治下湖船。


春夜即事:“点点花愁为我嗔。”


东窗遣兴

栋窗徙倚当闲游,水长池鱼自满沟。花气袭人浑欲醉,鸟声唤客又成愁。

百年光景输欹枕,万里风烟入倚楼。欲写乌丝还嬾去,诗名老去判悠悠。


宝玉又看了一回黛玉钓鱼,一回又俯在宝钗旁边说笑两句,一回又看袭人等吃螃蟹,自己也陪他饮两口酒。袭人又剥一壳肉给他吃。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意象:“这长安城中遍地皆是钱,只可惜没人会去拿罢了。在家跳蹋也没用!”卢照邻的《长安古意》末四句: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2.

水溶见他语言清楚,谈吐有致,一面又向贾政笑道:“令郎真乃龙驹凤雏,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量也。”


此语出自李商隐,写给他的姨侄韩偓。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裴回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韩偓另有《寄恨》:

枉断长条,蜀纸虚留小字红。死恨物情难会处,花不肯嫁春风。


黛死钗嫁,到底意难平。



3.

林黛玉道:“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荷听声。


红书擅长化诗为景:

这里黛玉喝了两口稀粥,仍歪在床上,不想日未落时天就变了,淅淅沥沥下起雨来。秋霖脉脉,阴晴不定,那天渐渐的黄昏,且阴的沉黑,兼着那雨滴竹梢,更觉凄凉。


这一回宝黛已失口自言“好夫妻”。李商隐的意境被一再使用:

春雨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春雨、秋雨,总归一思。黛玉把自己的玻璃绣球灯送给宝玉:“跌了灯值钱?跌了人值钱?”


暮秋游曲江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



4.

宝钗便笑道:“我先抓,不知抓出个什么来。”说着,将筒摇了一摇,伸手掣出一根,大家一看,只见签上画着一支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镌的小字一句唐诗,道是:任是无情也动人。


这也是明写的,出处为罗隐《牡丹》: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湘黛各自占的花名儿,也在里面了。另,秦观《南乡子》:

妙手写徽真,水剪双眸点绛唇。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

往事已酸辛,谁记当年翠黛颦?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


宋学士秦太虚,一词数典,钗黛兼美。



5.

唐多令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求。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临江仙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提及柳絮,语多双关:“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回目将钗黛比作杨妃飞燕,柳絮词又是最后一次诗社。 



6.

《芙蓉女儿诔》说的是草本还是木本植物,作者模糊处理了。句句用典:

镜分鸾别,愁开麝月之奁;梳化龙飞,哀折檀云之齿。


前文情节:

“哦,交杯盏还没吃,倒上头了!”“你来,我也替你篦一篦。”“我那么大福。”

宝玉麝月二人在内相视。晴雯去而复返。贾岛《友人婚杨氏催妆》:

不知今夕是何夕,催促阳台近镜台。谁道芙蓉水中种,青铜镜里一枝开。


汝南泪血,斑斑洒向西风;梓泽余衷,默默诉凭冷月。


石崇保不住绿珠的典故。杨慎《海估行》:

偃月堂空罢舞尘,靖安坊冷怨佳人。芙蓉莲子随他去,不及当年石季伦。


…………


以上并不是说某句话一定是某个意思。但这些诗文无疑给了作者灵感。且读者也可以根据各自的阅读面,展开联想。那才有趣。



评论(3)
热度(96)
  1. 共6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蕉下鹿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