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任何形式的引用或转载

此马非凡马

不管后人怎么看待魏延,对“勇”这一属性是没有意见分歧的。

杨戏《季汉辅臣赞》:

文长刚粗,临难受命,折冲外御,镇保国境。不协不和,忘节言乱,疾终惜始,实惟厥性。


陈寿《蜀书十》:

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

亮深惜仪之才幹,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

魏延以勇略任。


《授葛从周兖州节度使制》:

昔魏延以勇略逸群,自偏裨而登上将。吕蒙以材智拔萃,舍行阵而总戎麾。


萧常《续后汉书》:

延既善抚士卒,勇力絶人,又性矜髙,当时皆降下之。惟杨仪不假借,延以为忿,若水火然……羕之悖傲,立之忿躁,平之反覆,琰之猜忌,谡之轻脱,延之自用,仪之狷狭,难乎免于世矣。不然,如仪之才干,延之料敌,可少訾哉?


郝经《续后汉书》:

议曰:延以勇略为昭烈识拔故,每以韩信、耿弇当一面自许。延轻不自制,而谓亮为怯。呜呼,亮岂怯者邪!夫小勇似勇而非勇,大勇似怯乃真勇也……若延者,志于功利,行险侥幸,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刚愎自用,至于杀身,乌足与语是哉!仪有干略而不知义,不能自附亷蔺,先国家之急。新丧元帅,以私憾杀大将,使孔明不瞑于地下,罪浮于延矣。


《三国志通俗演义》:

且说邓芝回见孔明,言魏延、陈式如此无礼。孔明笑曰:“魏延素有反相,吾知彼常有不平之意;因怜其勇烈而重之。吾昔与先帝言,久后必生患害。今已显露,可以除之。”

袆遂辞了魏延,上马径到大寨,见杨仪细言其事。仪曰:“无事。丞相临亡之时,分付曰:‘魏延勇烈,敌人皆惧,因此不忍害之。’吾教他断后,本知不服,故以兵符探其心。今果应丞相之言。当令姜伯约断后,按丞相法度而行,缓缓而退。”


后主曰:“魏延乃英雄之将,足可拒杨仪等众,何故烧其栈道也?”吴太后曰:“常闻先帝有言:说孔明能识魏延脑后有反骨,每欲斩之,因怜其勇烈,亦未得便也。今奏杨仪等造反,内有不明。杨仪乃文字之人,丞相委以长史之任,如何敢反?今日若听此一面之词,杨仪等必投魏矣。此事当深虑远议可也。”


“勇烈”这个评价在嘉靖本中共出现七次,前四次分别用于孙坚、刘备、张飞、关羽。毛本只留两处:“文台勇烈,可称此职。”“枭雄玄德掣霜锋,抖擞天威施勇烈。”


如果再去搜寻三国志的记载,会发现这个词向来是褒奖忠臣的:

诏曰:“诸葛诞造构逆乱,迫胁忠义,平寇将军临渭亭侯庞会、骑督偏将军路蕃,各将左右,斩门突出,忠壮勇烈,所宜嘉异。其进会爵乡侯,蕃封亭侯。”

德常曰:“我受国恩,义在效死。我欲身自击羽。今年我不杀羽,羽当杀我。”……会勇烈有父风,官至中尉将军,封列侯。

评曰:朱治、吕范以旧臣任用,朱然、朱桓以勇烈著闻,吕据、朱异、施绩咸有将领之才,克绍堂构。若范、桓之越隘,得以吉终,至于据、异无此之尤而反罹殃者,所遇之时殊也。


谥法:胜敌壮志曰勇,有功安民曰烈。罗用这么好的词去修饰魏延——还偏偏出自孔明之口——他可是板上钉钉的罪臣。

这里还有一个彩蛋。托名诸葛亮撰的《将苑》,曾用一番话解释魏延型人才的重要性:

夫败军丧师,未有不因轻敌而致祸者,故师出以律,失律则凶。律有十五焉,一曰虑,间谍明也;二曰诘,谇候谨也;三曰勇,敌众不挠也;四曰廉,见利思义也;五曰平,赏罚均也;六曰忍,善含耻也;七曰宽,能客众也,八曰信,重然诺也;九曰敬,礼贤能也;十曰明,不纳谗也;十一曰谨,不违礼也;十二曰仁,善养士卒也;十三曰忠,以身徇国也;十四曰分,知止足也,十五曰谋,自料知他也。


上引“逸群”这个说法,诸葛亮曾用来吹捧关羽:

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罗干脆把魏延写成了关羽的影像。徐幹在《中论·虚道》中这样写道:

故君子常虚其心志,恭其容貌,不以逸群之才,加乎众人之上,视彼犹贤,自视犹不足也


魏延恰恰是自视甚高的典型。就演义而言,害群之马,早晚除之。然而“谁敢杀我”还不是收梢。可怜杨长史,奉命行事,被利用得连渣都不剩:

孔明泪流满面,长叹曰:“吾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攸攸苍天,曷我其极!”叹息良久。回到帐中,病转沉重,乃唤杨仪曰:“王平、廖化、张嶷、张翼、吴懿等,皆忠义,久经争战,多负勤劳,堪可委用。吾死之后,凡事俱依旧法而行。可缓缓退兵。汝乃深通谋略之人,不必多嘱。姜伯约智勇足备,可以断后。魏延后日反时,汝只依前付锦囊行之。”杨仪泣拜而领谢。

…………

马岱斩了魏延,大小川兵尽归马岱。杨仪下令,将魏延三族尽皆诛之,遂具表星夜奏闻后主。后主降旨曰:“既已名正其罪,仍加前功,赐棺椁葬之。”然后召一班出征文武官员,赴成都面君。

…………

后主还朝,杨仪自缚请罪。后主教近臣去其缚曰:“若非卿能效丞相所行,灵柩何由得归?魏延如何得灭?大事保全,皆卿之功也。”遂加杨仪为中军师。马岱有忠义之功,就任魏延之爵。

…………

杨仪见不委用,口出怨言曰:“昔日丞相新亡之时,我若将全师投魏,不致如此受寂寞也!”近臣闻知,奏与后主。后主急召蒋琬等商议。费袆出班奏曰:“向者,杨仪于丞相前累谮魏延,因此逼反,人皆知之。”后主大怒,即将杨仪下狱勘问,招成,欲斩之。蒋琬奏曰:“仪虽有罪,但日前随丞相曾立功劳,未可斩之,当废为庶民。”后主从之,遂贬杨仪赴汉中嘉郡为民。仪羞惭至甚,自刎而死。自此两川太平。姜维屯积粮草以为二十年之计,乃蜀汉建兴十三年。


棺材出了讨挽歌郎钱——太迟了。




评论(7)
热度(25)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蕉下鹿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