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任何形式的引用或转载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蔡琰嫁于禁的if支线,男主人公总是做烈士。

第一,这是曹操对于禁的心理期待。第二,这也是当事人及家属最好的出路了。

如果于禁不得已又去投降了呢?

蔡琰会像原版董祀妻一样,极力求见曹操,为于禁申辩的。这几乎复刻了司马迁把李陵往好的方向去想,说他不是真叛国。然而李陵辜负了所有人,还觉得自己很委屈。

后世那些留下有用之身的人,比如朱序,临阵建功,回到故国。再如屈突通,力尽途穷,不得已改仕,依然受到了尊重。以及,南霁云在睢阳城破时的笑语:“欲将以有为也,公知我者,敢不死!”

但是于禁的情况不太一样,他的级别太高了。关羽也不会给他这种机会的,三万俘虏第一时间被押至江陵囚禁。

那么剧情就会非常尴尬了。

曹操:于禁投降的事不会牵连你。孤已下令,让你们离婚。

蔡琰:明公当年垂恩,将妾许配给于将军,是深知其为人。临难独保身,妾不忍为。

曹操:你倒是对他忠贞不二。可他怎么就叛了孤呢?!

这里就用得上《报任安书》的话了:

“夫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已奇矣。今举事一不当,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仆诚私心痛之。”

且不论蔡琰有没有能力说服曹操,这叫于禁何以报德。

而且最关键的是,妻子救夫的桥段,我已经写过了。姜夫人在段谷兵败后表请其罪,还没递上去,姜维自己回来承担责任了。魏夫人在魏延投敌之后拒绝写信召回,因此被杀。这两对都是处于一种平衡的。倘若蔡琰为于禁做到这个份上,那她付出就太多了。

司马迁向任安解释自己的选择:“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按这个划分标准,于禁当然是俗人。他不愿做李陵,也不希望蔡琰落入司马迁的绝境。

这才是我写于禁跟着蔡琰读书的目的。

王粲《英雄记》描述高顺:“清白有威严”。如果于禁没有最后那档子事,也是当得起这个评价的。




评论(1)
热度(16)

© 蕉下鹿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