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任何形式的引用或转载

莫使金樽空对月

[延亮]金锁记 读后感


如题所见,这是一个套用张爱玲的美学风格所写的三国故事。

木马擅长构造意象:

魏延低头喝酒,脑子里乱糟糟地想着昨夜的光景。刘备夜间莫名跑到他的军帐里,说要与他同榻,却并不想同他睡觉,非要和他谈汉中布防。魏延只好一五一十地同他讲了,见刘备不住地点头,心却一点一点地向下沉。这是他做白日梦时,在沙地上用树枝推演出的结果,他实在舍不得将它送给别人,就像玉匠在深夜里抚摸着精美的玉器,这是他耗费了半生雕琢的稀世之宝,他爱护它就像爱护自己的眼珠,而它明天就要摆在别人家最显眼的位置上了。可他又必须把它讲出来,因为这可是一块和氏璧——即使被砍断双脚,也要献出来的和氏璧——如果没人发现,它就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但若是被人发现,它就永远是别人的了。但愿三将军能够珍惜它,用好它.....

他辛苦地咽下一口酒,眼泪顺着喉咙向腔子里落,朦胧间却看到刘备向他这里走来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可以说,它生来就是该被砸的,落地听个响儿: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诸葛亮走到他的面前,压低声音,“你觉得我像其他人一样把你的计策当成了笑话,但是我从来也没有这样想。你的奇谋是献给未来的,现在我们做的一切都是为那一刻做准备,我们必须先获得陇右,你明白吗?”

我当然明白,魏延在心里尖叫道,你舍不得让我去的,因为那样无异于放虎归山。如果给自己五千兵士,轻骑奔袭,他将会跑得比箭还要快,超过他的思想,甚至超过这个时代,然后像一块摔碎的玉石那样砸烂在山崖下。诸葛亮怎么舍得这样做!他只当自己是一个红宝石珠连成的手串,他要仔细计算自己的生命,然后拆散了它,一颗一颗地慢慢用,先用第一颗换取武都,第二颗换取阴平......一年,两年...十年,他竟然在诸葛亮帐下站了十年。

想想当初刘备任命他为汉中太守的往事,简直是隔世的事,仿佛是别人的记忆,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他被诸葛亮驱使了十年,与他相互折磨了十年,到现在他们都已经五十岁了,一辈子将要过完了,他的一辈子快完了。

他恨他!

比起旁的事,他更恨诸葛亮非要在自己心里种下一个念想,谁都知道不可能的念想,好诱自己去为他赢取更多的胜利,可他根本没有必要这样做。


后人评价魏延,重点在于“叹己才用之不尽”。其上司诸葛亮是怎么绕都绕不过去的障碍。

夜里他回到了营帐,费祎说丞相有事找他,却没有将他带到中军帐,而是将他拉去了渭河岸边。费祎将他放下就走远了,周边没有一个人,是个完美谋杀现场

原来是诸葛亮觉得自己死后就没人管得住魏延了,却又不信他再三起誓,只是问他“你拿什么担保”,“我拿什么担保”,魏延学着他的腔调说了一遍,“不如你嫁给我,那样你的军队就是我的军队,我怎么会背叛我自己呢”,诸葛亮说军中不许饮酒,没法合卺,魏延说没关系,我们可以喝月亮来代替。魏延于是真的伸手到河水里掬了一捧,手心里果真是明晃晃的月亮


朱丽叶对爬上楼的罗密欧说:

啊!不要指着月亮起誓,它是变化无常的,每个月都有盈亏圆缺;你要是指着它起誓,也许你的爱情也会像它一样无常。


何况这只是水中的月,晃一晃就散了。隔着一千八百年的辛苦路望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

我曾戏言,亮+延这组cp的最大看点就在于他们前脚后脚死,被逼殉葬一般。其悲情可上溯至《黄鸟》: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在另一篇同题材作品,【延亮】野有蔓草 中,氏淮是这样描写的:

那天的日头很烈,照得灰尘都是亮晶晶的,但光线中却带着股浓重的戾气。日光恣肆骄横,棱角毕露,如他一般,平素只会一味地刺伤别人,却不想到头来还是伤及自身,恶果独尝。

魏延的双眼蒙盖上炽热浓重的血色,鲜艳得令人伤神。箭簇死死钉入肩胛缝,雕翎随着马的颠簸起伏一颤一颤的,皮肉里冰凉又火热,他已举不起刀,只是苟延残喘。人群越来越近地逼上来,刀光映着日光,明晃晃的。魏延罕有这般待宰羔羊的无助感觉,因此难得有些失神。死到临头,他竟开始想些有的没的。

或许我不恨他。


这真是太巧了。陈寿说的“恨”是遗憾。而两位作者说的“恨”,是爱的反义词。如果邓艾提出偷袭阴平时,司马昭反对:“不行,太危险了,我不要你死。”邓艾会觉得“晋公真爱我”吗?

所以魏延也不会。

他一生的抱负,都在刘备生前说完了。

杜甫《上白帝城》:

白帝空祠庙,孤云自往来。江山城宛转,栋宇客裴回。 

勇略今何在,当年亦壮哉。后人将酒肉,虚殿日尘埃。 

谷鸟鸣还过,林花落又开。多惭病无力,骑马入青苔。


刘备托孤时,魏延不在场。汉中太守正忙着北境的布防。狼妹说,“魏延诸葛亮简直就像CP死后抱团养家的那啥……放眼天下只有我俩最爱先帝”。

寡妇门前是非多。




评论(4)
热度(31)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蕉下鹿 | Powered by LOFTER